教育目标有哪些-明严学堂
Website Home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一)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属中间层次,它比较具体地规定了各级教育所应达到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打下“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2.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1)德育方面: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观点,具有良好的品德,以及一定的分辨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3)体育方面: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掌握一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择业的一般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初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又是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成人高中打基础的教育。

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学龄中期(少年期)。
学龄中期是从儿童到少年又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因而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打基础最关键的时期?
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初步”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初中教育最重要,但目前又是最薄弱的一环。
因此,教育界和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初中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3.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并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目标如下:(1)德育方面: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具有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要打好语文、数学、外语的基础,要发展学生的志趣、特长,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热忱以及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3)体育方面: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从事生活、生产所需的身体活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使学生具有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早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将达到基本成熟!

他们在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生活经验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这个阶段也是学生立志择业、为走向生活、走向独立作准备的时期!
因此,培养目标要体现出上述各项特点?
培养目标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一定的“可操作”性!

上述所列中小学各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中小学教育在不同阶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不同的基本要求。

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楼上说“传道、授业,解惑”,那是高看当前的教育了。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为的是孩子以后考虑1、教育目标亦称“教育目的”;

2、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

3、如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

关于教育的目标,我认为应该是:一、最低要求:不能危害于社会,就是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好人。
二、中级要求:不拖累社会,也就是说要做一个有一定生存能力、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三、高级要求:能造福于社会,能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对国家民族有所贡献所谓目标分类,就是有层次、有结构、有系统地排列组织目标?
自二十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以来,许多学者对智力或能力的成份,结构,分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能力本质的认识;
系统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产生于1956年!
从此,不少学者相继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在认知领域,较有影响的教育目标分类是布卢姆目标分类、加涅目标分类和梅里尔目标分类?
1、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

(1)认知目标分类理论1.0知识(knowledge)。
这类目标包括下述三类亚目标:1.1具体的知识1.2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1.3学科领域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这类目标的行为特点,是回忆与再认先前遇到过的信息等,比如,1.生活习惯(1)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等卫生习惯?
(2)帮助幼儿了解初步的卫生常识和遵守有规律的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
(3)帮助幼儿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饮食与营养(1)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名称、种类及其特点,知道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3)帮助幼儿了解膳食均衡的简单知识及其意义,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3.人体认识与保护(1)帮助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2)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的态度及行为。

(3)帮助幼儿理解心情愉快对身体有好处。
(4)帮助幼儿学习保护身体主要器官的最基本的方法?
4.保护自身安全(1)帮助幼儿了解水、火、电、煤气、刀具、常用药物的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
(2)帮助幼儿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
(3)帮助幼儿获得应付意外事故(尤其是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懂得要及时避开危险场所?

5.运动能力(1)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
(2)引导幼儿乐意参加尝试着玩各种小型运动器材并能玩出花样,(3)冬季,引导幼儿乐意参与室内热身活动,坚持在户外进行短时间运动;
(4)在教师、保育员的提醒,帮助下,注意随时增减衣服,知道用毛巾擦汗?
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1.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健康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其体质!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活泼、开朗、勇敢、克服困难、遵守纪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幼儿健康教育分类目标:1.生活卫生习惯。
2.饮食与营养;

3.人体认识与保护。
4.身体基本活动技能。
5.基本体操练习!
6.发展身体素质练习!
7.保护自身安全;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眼中有幼儿,心中有目标”,这是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
然而,面对幼儿人数多、兴趣点分散且很不稳定的特点,教师会发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很难,更遑论把兴趣点和目标结合在一起幵展活动了!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向您推荐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能让他们获得快乐感的活动。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进而可以因势利导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