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正人明得失-明严学堂
Website Home
学史,就懂得以史为鉴?

鉴者,借镜也。

借镜历史上各朝代的兴亡记载,就知道历朝如何兴盛衰亡。
这叫做: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语出《旧唐书·魏征传》,故属于古训。
至于以人为镜,则可以明得失!
这可以有两层含义。
一者,有人直言敢谏,指出你的得失?
二者,由你观察他人,见贤思齐,见不贤则作为鉴戒,提醒自己不可犯同样过失;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
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

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以铜为鉴,可正衣寇。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
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

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

‘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
乃指以人为借鉴!

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般人都爱犯一个毛病,就是自以为最了解自己!
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所知极为有限,几乎无法具体地描述自己的个性、能力、优点和缺点;
正所谓“当局者迷”,当你以为“这就是真正的自己”时,通常只看到了“有意识的自己”和“行动的自己”,但这些都只是自己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很难把握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拿自己与周围的人比较,或者在与人的交往中逐渐看清楚别人眼中的自己?
有时候,一个人必须在多次受到长辈的斥责和朋友的规劝之后,才能恍然大悟,了解到真实的自己;
可以说,除非有他人作为镜子,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

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各种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2、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1.以人为镜,可以看出得失。
出自《唐古书·魏征传》,意思是把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作为自己的参考;
2.起源《唐古书·魏征传》李世民:以铜为镜,衣可直!

以史为鉴,知历史的兴衰。
把别人当镜子,就能看到自己的得与失!

我总是保护这三面镜子来保护自己。
魏征之死是一面镜子?

以铜为镜,衣服可以穿直。

把过去作为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知道兴衰。

把人当作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得与失。

——【唐代】贞观官任贤吴京把别人当做镜子,就会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的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这句话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译文: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端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吸取别人的教训,可防止错误?
”赏析: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前都是铜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

“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
“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说的是魏征!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这句话是唐太宗称赞魏征的。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铜为镜,可以正①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②。
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兴旺,绝对是多人的付出,多人的参与才可成!
我们明白这一点,在人生当中成就的一些事,一定要把功劳回馈给所有的人,一定是众志才可以成城?
所以,唐太宗不止有魏征,还有身旁皇后,这么多贤德之人的辅助!
后来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前都是铜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
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
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
唐太宗说他有这三面镜子,魏征死了,也就坏了一面。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个贤明的君主一定是非常惜才、爱才,他才能够赢得这些大臣对他的信任。
“知兴替,明得失”的意思是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属于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
作品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

知进退,明得失意思是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前进,什么时候应当后退。
明白得到与失去之间的关系!

而这句话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也就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看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当前的局势,做到能够审时度势,善于观察他人、环境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明白自己当前可以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要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做出取舍。
“明得失,知进退!

”是刘邦的名言,他在感悟人生的时提到,人生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心灵的宽度,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
做人如山,望万物,而容万物?
做人似水,能进退,而知进退;
肯吃亏的人最终吃不了亏,迟早都会返回;

肯认输的人,最终输不掉自尊,一定赢得人心。
同时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拿得起放得下,得失心不能太重?
要时刻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局势,学会审时度势,掌握自己前进或者后退的时机!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