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决议增强历史自信的心得-明严学堂
Website Home
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相关文献对历史的定义《新不列颠百科全书》History定义:这是一门研究事件(影响国家和民族的事件)的编年纪录之学科,它奠定于对原始史料的考证基础之上,并对这些事件的缘由做出解释.《苏联大百科全书》История定义:(История,来自希腊语historia,意味对于过去事件的叙述,对于已认知的、研究过的事件的叙述!
)1.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

宇宙史、地球史、各个学科史——物理史、数学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这一含义。
2.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具体的和多样性的过去之学科,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
尹达《中国史学发展史》历史学定义:史学是通过利用史料来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学科。

它包括人们占有史料、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历史编纂的理论和实践。

“历史”的语源英语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一词共同源出希腊文historia,意为“一个人的调查记录”。
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音节词的合成词,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
史,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中,正也。
两个词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这与西方史学观点不同,从而也使黑格尔产生”中国古代只有记录而没有历史”的看法。
史家的工作方法历史学家往往使用多种史料来源,包括文字记录、口述历史以及考古发现?
进入到近现代社会之后,多媒体资料也成为历史学家考察历史的重要史料来源;
在人类有纪录前所发生的事叫做史前史?

没有历史的国家是可悲的~我们需要研究历史任何国家都不能没有历史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和理解看待历史,应该懂得历史唯物主义,一定要贯穿历史纵横来看,要通过前因后果来梳理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历史不是割裂的,历史是继承和发展的,要理解唐朝的很多现象,就先要对孕育大唐的隋朝进行简单的梳理。
历史上,大家都习惯性的称秦汉、隋唐,隋唐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出现在历史上?

的确,隋唐之间存在了大量的继承关系,就好像汉承袭秦朝制度一样的紧密。
那我们先来跨越时空,了解一下大唐之前的中国历史;
隋唐大一统之前,是从汉桓帝开始的东汉内战、经历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三国混战几十年、西晋八王之乱、后来五胡乱华、侯景之乱、淝水之战等南北朝混战,将近400年的超级乱世。
虽然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东晋王朝有过偏安一隅的安定?
但是因为战乱,人口从汉朝巅峰期的6500多万下降到了1000多万,汉人一度被胡人当作两脚羊,随意驱赶屠杀,老百姓被驱赶着当作军粮吃,人民朝不保夕,要多惨有多惨!
这段历史是最黑暗最惨不忍睹的历史,那时候的北方人民活在水深火热中,民不聊生,曹操有诗云“白骨露於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隋唐盛世在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候绽放出来的穿越历史时空的的璀璨光芒,如果没有隋唐,中华民族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我们应该感恩隋唐英雄们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统一做出的伟大贡献,虽然有一些不足,但是从当时的惨状来看,作为后人再怎么夸赞也不为过?
唐朝开国不久,就迎来彪炳千古的贞观之治,发展速度是让人震撼,这是因为大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大隋,隋朝的时间非常短暂,仅仅38年,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581年,公元619年完结。

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历史做出的贡献很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听课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概念(如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如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

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
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

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
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
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
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以便于整理、复习。
2.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
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我们高中历史老师总是说,历史学不好的人,不是学不好。

是一个字:懒。

学习历史,如果你是高中要高考的话,建议你先把总的框架能理下来。
我们老师是理了框架,虽说不喜欢那种方式,不过,在老师天天没事就理一遍的情况下,不知道也知道了?
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把框架内缺的内容给补上去;
真正历史学的好的人,还是脑子里有货,有好的历史知识资料的储备,所以不要想了解一点皮毛,就想把问题理解透彻;
当然,这个也是很有可能的,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聪明的人的!

这方面你我曾经在李晓鹏的新浪博客看见过,说的很有道理,你可以去学习一下他对历史学习方法的独到见解,另外,就是跟准老师的节奏步伐。
比如,老师这个星期在讲关于中国古代史,你去看其他的,这是挺不科学的,毕竟老师是过来人,更有经验?
所以,老师讲的这个部分,就要认真的复习,不懂的一定要及时的问老师!
爱问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特别是历史基础不好的人,不要怕丢人,老师联系的识点会比较多,讲解的也会比较透彻。

老师讲解过的问题,一定要确保自己弄懂,联系到的知识点自己模糊的,一定要查书弄清楚,这点是最重要的。

这是理解,记忆的一个过程。

加油吧,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学好历史的。
平日里将一些事件的时间归纳出来,记住。
多看一些课内引伸出来的历史事件?
实际上还是要多记一些知识点最好,但也要在记的时候多思考(比方说:为什么要决定这样的方针、解决办法等等)?